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中華民國—奈及利亞關係。
關於其他「中」字國家與「尼」字國家(陸港澳星馬譯名)的外交關係,詳見中尼關係 (消歧義)。
中國—尼日利亞關係
中國
奈及利亞
代表機構中國駐尼日利亞大使館尼日利亚驻华大使馆代表大使 于敦海大使 空缺[1]
中國—尼日利亞关系(英語:China–Nigeria relations),是指歷史上的中國和尼日利亞、以至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之間的雙邊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亚洲眾多经济体中最大的一員,尼日利亞則是非洲最大的经济体[2];根據2014年英國廣播公司的調查,85%的尼日利亞人對中國的感覺正面,只有10%負面[3]。
歷史[编辑]
尼日利亚在1960年10月1日宣佈獨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周恩来和陈毅分別與尼日利亚政府高層通電話,表示祝贺[4]:692;但是,独立后的尼日利亚政变頻繁,更曾有内战爆發,政局不穩,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未立即與尼日利亚建交[5]:173。
此後,中華民國曾拉拢尼日利亚,派員訪問當地,但尼日利亚並沒有與中華民國建交[5]:173。尼日利亚的局勢其後稳定下來;於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委託其派驻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大使柴泽民,约见尼日利亚驻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大使,討論中國與尼日利亚建交的事宜[4]:693。1971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尼日利亚建立外交關係[6]:183。
20世紀時,有華人對尼日利亚的政治(英语:Politics of Nigeria)和經濟帶來了影響:香港移民朱南扬是尼日利亚的首名華裔酋长,他营運的企业在尼日利亚工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另一名港人沈文伯則在尼日利亚经营搪瓷厂,使搪瓷工业成為當地其中一門基础工业[7]:475–493。
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日利亚达成共识,決定把兩國关系提升為「战略伙伴关系」。[8]
2018年,尼日利亞開始購買梟龍戰鬥機作為下一代主力機種。[9]
2021年1月4日至9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邀访问了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博茨瓦纳、坦桑尼亚和塞舌尔五国[10]。1月4日,王毅赴非洲正式访问途中经停塞浦路斯并应约会见塞外长赫里斯托都里迪斯。1月5日,对尼日利亚进行正式访问的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阿布贾同尼日利亚外长奥尼亚马举行会谈。尼工业贸易投资部长、交通部长、航空部长、卫生国务部长参加会谈[11];会后双方共同会见记者,并达成七点重要共识,包括抗疫合作、政府协作、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多元化发展、军事安全、地区多边主义等[12]。同日他拜见了尼日利亚总统布哈里[13]。2021年2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日利亚总统布哈里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14]。
2021年12月7日,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崔建春会见尼联邦总检察长兼司法部长马拉米,双方讨论了关于两国司法合作的问题[15]。
2024年9月3日,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6]。
經貿關係[编辑]
中國—尼日利亚貿易的商品比例
中國出口到尼日利亚的产品(2012年)[17]
尼日利亚出口到中國的产品(2012年)[18]
2012年,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共出口了90.3億美元到尼日利亚,貨物包括機械設備、金屬製品等[17];尼日利亚在同年出口了14.2億美元來華(不包括港澳台),貨物主要是原油、石油气等的礦產[18]。中国和尼日利亚之間的贸易面對贗品、欺诈、商业纠纷等问题,尼日利亚出口來華的商品也欠多元化[19]。
华为、上海贝尔等華資企業在尼日利亚承包不同的工程,业务範圍包括通信、建築工程等[20];兩家中国企业分別在尼日利亚的奧貢州和拉各斯州設置了自由贸易区,設於区內的企業可以享受尼日利亚政府提供的优惠,审批和通关的手续也較為便利[21]。
由于对当地建设有杰出贡献,一些中国工人与工程师在尼日利亚获封酋长[22]。获封酋长的孔涛告诉记者,授封酋长,是因为公司的项目为尼日利亚人带来了发展,是土皇对中国的一种感谢,对孔涛来说更像是一种荣誉,是中国在非洲获得的一种认可[23]。
文化關係[编辑]
尼日利亚的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英语:Nnamdi Azikiwe University)和拉各斯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Lagos)均設有孔子学院;當地亦設有中国文化中心,該中心提供漢语教学,也有举辦讲座、展覽會等的文化活動,创立了「文化沙龙」[24]。尼日利亚曾播出一些北京电视剧,其中包括豪萨语版本的《北京爱情故事》;南京的文化部門也與尼日利亚方面達成合作協議,在南京舉行「尼日利亚文化(英语:Culture of Nigeria)周」[24]。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余章宝在担任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期间被阿南布拉州伊博族二十世首领与一众酋长授予“EZI OYI 1 UNIZIK”酋长称号[25]。
参考文献[编辑]
^ 驻华大使到任顺序及递交国书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4-02-02 [2024-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5).
^ 李克强晤尼日利亚总统:将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新水平. 中国新闻网. 2014-05-07 [2015-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1).
^ 2014 World Service Poll (PDF). BBC.
^ 4.0 4.1 钱其琛; 王泰平; 张光佑; 马可铮. 新中国外交50年. 北京出版社. 1999. |issue=被忽略 (帮助)
^ 5.0 5.1 裴坚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1970-1978.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4. |issue=被忽略 (帮助)
^ 中国近現代史大事记 (1840-1980). 知识出版社. 1982 [2015-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7).
^ 李安山. 非洲华侨华人史. 中囯华侨出版社. 2000. ISBN 9787801203519.
^ 中尼双边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大使馆. [2015-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7).
^ Nigeria to acquire three JF-17 fighters. [2018-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0).
^ 携手铸就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1-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9).
^ 王毅同尼日利亚外长奥尼亚马举行会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1-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 王毅:中尼达成七点重要共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1-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9).
^ 尼日利亚总统布哈里会见王毅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1-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9).
^ 习近平同尼日利亚总统互致贺电. 南方网. [2021-03-16].
^ 驻尼日利亚大使崔建春会见尼联邦总检察长兼司法部长马拉米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www.mfa.gov.cn. [2021-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高水平中尼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 新华网. [2024-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03).
^ 17.0 17.1 Alexander Simoes. 产品中国出口到尼日利亚 (2012). Observatory of Economic Complexity. [2015-06-16].
^ 18.0 18.1 Alexander Simoes. 产品尼日利亚出口到中国 (2012). Observatory of Economic Complexity. [2015-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5).
^ 贸易.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2014-06-13 [2015-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7).
^ 承包劳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2014-07-23 [2015-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7).
^ 中国在尼经贸合作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2014-07-23 [2015-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7).
^ “我在非洲当酋长”. 工人日报. 2019-08-25 [2021-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4).
^ 王瑞文. 对话中国籍非洲酋长:从事基础设施建设 均融入当地生活. 新京报. 2019-05-09 [2021-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30) (中文(简体)).
^ 24.0 24.1 文化交流丰富中尼战略伙伴关系内涵. 文化传通网. 2015-05-04 [2015-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7).
^ 张薇. 厦大教授受册封“非洲酋长”!加冕仪式鸣放11响礼炮. 海西晨报. 2019-11-07 [2021-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30).
參見[编辑]
国际关系主题
中国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题
奈及利亞主题
非洲主题
尼日利亞外交(英语:Foreign relations of Nigeria)
外部連結[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大使馆官方网站(简体中文)(英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官方网站(简体中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拉各斯总领事馆官方网站(简体中文)(英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拉各斯总领事馆经贸之窗官方网站(简体中文)
尼日利亞駐華大使館官方網站(英文)
查论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组织机构中方
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
中央外事办
外交部
外长
发言人
驻外机构
大使
驻外副部级外交官
特使
国防部
国际军事合作办
维和办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国外文局
中共中央统战部
国际发展合作署
国家外国专家局
国家移民局
全国人大
外事委
外事局
华侨委
全国政协
外事委
外事局
港澳台侨委
中央追逃办
外交学会
对外友协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中国环球电视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地方各级国际传播中心
国家汉办
孔子学院
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
驻华
外交代表机构
领事机构
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
联合国驻华系统
记者协会
国际学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外交礼仪相关
外交部礼宾司
解放军仪仗大队
礼炮中队
解放军军乐团
武警国宾护卫队
人民大会堂
国宾馆
国宴菜
外交史
中國對外關係史
建交史
外交關係年表
对外援助
援建剧场列表
援建体育馆列表(英语:Stadium diplomacy)
参加的国际公约
制裁
建国初期
冷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萬隆會議
三大外交政策
一边倒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人民外交
毛泽东访问苏联
中苏交恶后
“文化大革命”时期外交及国际形势
革命外交路线
反帝反修
积极备战
输出革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一条线、一大片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乒乓外交
熊猫外交
三个世界
中阿决裂
邓小平1978年出访
改革开放后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南南合作
南北对话
国际新秩序
国际关系民主化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和平崛起→和谐世界
新型國際關係
大国外交
周边外交
钓鱼岛问题
东海油气田问题
南海问题
沙長城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戰狼外交
債務陷阱外交
领导人访问列表
最高领导人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习近平
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李鹏
朱镕基
温家宝
李克强
李强
全国政协主席
国家副主席
外国国家元首及最高领导人访华
外国政府首脑访华
术语
一个中国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反華
境外敵對勢力
亡我之心不死
是可忍孰不可忍→勿謂言之不預也
综合国力
三股势力
核心利益
网路主權
中國一點都不能少
竄訪
多边关系联合国
联大2758号决议
安理会
常任理事国
否决权
维和
常驻纽约代表团
代表
常驻日内瓦代表团
代表
常驻维也纳代表团
代表
常驻亚太经社会代表处
代表
国际海底管理局
代表
区域政治
上海五国→上海合作组织
六方会谈
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三国合作秘书处
東亞共同體(构想)
东南亚国家联盟
10+1
10+3
东亚峰会
東亞全面經濟夥伴關係
中國—中亞峰會
亚信峰会
亚欧会议
非洲联盟
中非合作论坛
中阿合作论坛
中拉论坛
欧盟
驻欧盟大使
领导人会晤
人权对话
战略对话
珍珠链战略
阿富汗邻国外长会议
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
中國、巴西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共識
国际调解院
区域经济
一带一路
高峰论坛
絲路基金
中巴經濟走廊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澜湄合作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自贸区
博鳌亚洲论坛
亚欧会议
中非合作论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阿合作论坛
中拉论坛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
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
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
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
欧盟
中国欧盟商会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搁置)
经贸高层对话
汉堡峰会
全球经济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二十國集團
世界互联网大会
世界經濟論壇
夏季达沃斯论坛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发展中国家
七十七国集团
不结盟运动
金砖国家
银行
立场文件
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英语:Global Security Initiative)
双边外交关系亚洲(分類)
阿富汗
阿联酋
阿曼
阿塞拜疆
巴基斯坦
巴勒斯坦
巴林
朝鲜
東帝汶
菲律宾
格鲁吉亚
哈萨克斯坦
韩国
吉尔吉斯斯坦
柬埔寨
卡塔尔
科威特
老挝
黎巴嫩
马尔代夫
马来西亚
蒙古国
孟加拉国
缅甸
尼泊尔
日本
沙特阿拉伯
斯里蘭卡
塔吉克斯坦
泰国
土耳其
土库曼斯坦
文莱
乌兹别克斯坦
新加坡
叙利亚
亞美尼亞
也门
伊拉克
伊朗
以色列
印度
印度尼西亚
約旦
越南
非洲(分類)
阿尔及利亚
埃及
埃塞俄比亚
安哥拉
贝宁
博茨瓦纳
布基纳法索
布隆迪
赤道几内亚
多哥
厄立特里亚
佛得角
冈比亚
刚果(布)
刚果(金)
吉布提
几内亚
几内亚比绍
加纳
加蓬
津巴布韦
喀麦隆
科摩罗
科特迪瓦
肯尼亚
莱索托
利比里亚
利比亚
盧旺達
馬達加斯加
马拉维
马里
毛里求斯
毛里塔尼亚
摩洛哥
莫桑比克
纳米比亚
南非
南蘇丹
尼日尔
尼日利亚
塞拉利昂
塞內加爾
塞舌尔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苏丹
索马里
坦桑尼亚
突尼斯
乌干达
赞比亚
乍得
中非
欧洲(分類)
阿尔巴尼亚
愛爾蘭
愛沙尼亞
安道爾
奧地利
白俄羅斯
保加利亞
北馬其頓
比利時
冰岛
波蘭
波黑
丹麥
德国
俄罗斯
法國
芬蘭
荷蘭
黑山
捷克
克罗地亚
拉脫維亞
立陶宛
列支敦士登
盧森堡
羅馬尼亞
马耳他
摩爾多瓦
摩納哥
挪威
葡萄牙
瑞典
瑞士
塞爾維亞
塞浦路斯
圣马力诺
斯洛伐克
斯洛文尼亚
烏克蘭
西班牙
希臘
匈牙利
意大利
英國
美洲(分類)(拉丁美洲)
阿根廷
安提瓜和巴布达
巴巴多斯
巴哈马
巴拿馬
巴西
秘鲁
玻利维亚
多米尼加
多米尼克
厄瓜多尔
格林纳达
哥倫比亞
哥斯达黎加
古巴
圭亚那
加拿大
美國
洪都拉斯
墨西哥
尼加拉瓜
薩爾瓦多
苏里南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委内瑞拉
烏拉圭
牙买加
智利
大洋洲(分類)
澳大利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
斐济
基里巴斯
庫克群島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瑙鲁
紐埃
萨摩亚
所罗门群岛
汤加
瓦努阿图
新西兰
与非建交国关系見備註亚洲
不丹
非洲
斯威士兰
歐洲
梵蒂冈
大洋洲
馬紹爾群島
帕劳
图瓦卢
美洲
巴拉圭
伯利兹
海地
圣基茨和尼维斯
圣卢西亚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危地马拉
未承认的国家或地区
科索沃
阿布哈兹
北塞浦路斯
德涅斯特河沿岸
马耳他骑士团
南奥塞梯
索马里兰
西撒哈拉
已消亡的國家見備註
蘇聯
南越
南斯拉夫
捷克斯洛伐克
东德
南也門
錫金
坦噶尼喀
桑給巴爾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各地方省際關係和对外事务
海峡两岸
福建—台灣
福建
琉
上海
山东
韩
天津
台灣
琉
日
美
韓
印尼
菲
英
西
荷
法
德
俄
瑞典
巴西
查论编 香港對外事務組織和機構
香港特區政府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政府總部禮賓處
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中國大陸、海外、台灣)
「一帶一路」專員
人民出入境
香港身份證
香港特區護照
英國國民(海外)護照
香港簽證身份書
香港签证政策
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持有人簽證要求
英國國民(海外)簽證要求
雙邊關係兩岸四地
中國大陸
廣東
深圳
上海
福建
四川
澳門
台灣
主權國家
澳洲
加拿大
法國(英语:France–Hong Kong relations)
格魯吉亞
德國
印度(英语:Hong Kong–India relations)
印度尼西亞(英语:Hong Kong–Indonesia relations)
日本
以色列(英语:Hong Kong–Israel relations)
列支敦士登
馬來西亞
馬爾代夫(英语:Hong Kong–Maldives relations)
納米比亞(英语:Hong Kong–Namibia relations)
尼加拉瓜
朝鲜
巴基斯坦(英语:Hong Kong–Pakistan relations)
菲律賓
卡塔爾(英语:Hong Kong–Qatar relations)
俄羅斯(希伯來語:יחסי הונג קונג–רוסיה)
新加坡
韩国
南非(英语:Hong Kong–South Africa relations)
西班牙(英语:Hong Kong–Spain relations)
瑞士(英语:Hong Kong–Switzerland relations)
泰國
英國
美國
人口
香港移民潮
香港回流潮
查论编 澳門對外事務
澳門特區政府
招商投資促進局
政府總部事務局
澳門經濟貿易辦事處(中國內地、海外、台灣[@])
澳門領事機構列表
两岸四地
中國內地
廣東
香港
台灣
其他國家
巴西
朝鲜
日本
東帝汶
西班牙(西班牙语:Relaciones España-Macao)
葡萄牙
美國
註釋:@ 暫停運作
備註:粗體表示曾經建立外交關係,但現時斷交的國家。這些國家目前除已消亡者外,多與中華民國保持外交關係。斜體 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未實際統治的區域。關於中華民國外交,另見模板:中華民國外交。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关系,另见模板:台湾海峡两岸主题。
查论编 尼日利亞外交(英语:Foreign relations of Nigeria)非洲
安哥拉(英语:Angola–Nigeria relations)
喀麥隆(英语:Cameroon–Nigeria relations)
乍得(英语:Chad–Nigeria relations)
埃塞俄比亞(英语:Ethiopia–Nigeria relations)
加納(英语:Ghana–Nigeria relations)
肯雅(英语:Kenya–Nigeria relations)
馬拉威(英语:Malawi–Nigeria relations)
尼日爾(英语:Niger–Nigeria relations)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英语:Nigeria–Sahrawi Arab Democratic Republic relations)
南非(英语:Nigeria–South Africa relations)
美洲
巴巴多斯(英语:Barbados–Nigeria relations)
巴西(英语:Brazil–Nigeria relations)
加拿大(英语:Canada–Nigeria relations)
墨西哥(英语:Mexico–Nigeria relations)
美國(英语:Nigeria–United States relations)
亞洲
阿塞拜疆(英语:Azerbaijan–Nigeria relations)
孟加拉(英语:Bangladesh–Nigeria relations)
中華人民共和國
印度
印度尼西亞(英语:Indonesia–Nigeria relations)
以色列(英语:Israel–Nigeria relations)
日本(英语:Japan-Nigeria relations)
馬來西亞
北韓(英语:Nigeria–North Korea relations)
巴基斯坦(英语:Nigeria–Pakistan relations)
巴勒斯坦(英语:Nigeria–Palestine relations)
菲律賓(英语:Nigeria–Philippines relations)
沙特阿拉伯(英语:Nigeria–Saudi Arabia relations)
南韓(英语:Nigeria–South Korea relations)
中華民國
泰國
土耳其(英语:Nigeria–Turkey relations)
歐洲
德國
希臘(英语:Greece–Nigeria relations)
科索沃
波蘭(英语:Nigeria–Poland relations)
俄羅斯(英语:Nigeria–Russia relations)
西班牙(英语:Nigeria–Spain relations)
英國(英语:Nigeria–United Kingdom relations)
不再存在的國家
南斯拉夫(英语:Nigeria–Yugoslavia relations)
使領館
尼日利亞駐外(英语:List of diplomatic missions of Nigeria) / 駐尼日利亞(英语:List of diplomatic missions in Nige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