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车
关于致师,前文已经说过,这是一种勇敢者的游戏,对参与者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左传》通过此次致师的参与者之口,道出了致师的最高境界。
负责驾车的许伯说:"吾闻致师者,御靡旌摩垒而还。"——我听说致师,要让战车疾驰以致旌旗倾向一侧,迅速迫近敌人营垒,擦着其边缘而返。
负责远攻的车左乐伯说:"吾闻致师者,左射以菆,代御执辔,御下两马,掉鞅而还。"——我听说致师,车左当用利箭射击敌人,而后代替御者执掌马缰绳,以让御者下车整理马匹和马脖子上的鞅带,事毕从容而回。
负责近攻的车右摄叔说:"吾闻致师者,右入垒,折馘,执俘而还。"——我听说致师,车右要攻入敌人营垒,杀死敌人,割取左耳,生擒俘虏而回。
这三位都是能人。战车在许伯的控制下飞速逼近晋军大营,在此过程中乐伯执箭飞射,迅速为摄叔打开一个可供突入的缺口,得到机会的摄叔干净利落得杀进晋营,杀人取耳,又生俘一人而返。
堂堂晋军大营竟然被人如入无人之地般的致师成功,这下算是捅了马蜂窝,晋军上下彻底炸了。晋将鲍癸迅速率军从后追赶,为保反杀成功他还分兵让人从左右进行夹攻。
好个乐伯,面对三面追兵毫不示弱,但见他弯弓搭箭左射马、右射人,使两边夹攻的晋军无法抵近与后方之敌构成包围圈。可人有时穷,激烈的对抗中,箭支消耗极大,等他再一次摸向箭壶时,发觉壶中箭矢仅余一支独苗。
眼看着缺乏压制的左右两支晋军急速迫近,三人心想这下完了!
正在此时,恰巧有一头麋鹿闯入到乐伯他们的逃亡路线上。乐伯心下一乐,这救星来得还真是时候。但见他抽箭弯弓,一箭射出,正中麋鹿背部,从腹部直贯而出,将麋鹿射翻在地。
许伯见状立马停下战车,摄叔手脚利索地跳下车将麋鹿扛起。
麋鹿
我说这种时候,不是逃命要紧吗,您三位怎么还有闲情逸致玩打猎?
这不,就这么一耽搁,鲍癸就已经追了上来。
摄叔却表示急什么,小样,看我如何脱身!
只见他三步并两步地来到鲍癸车前,放下麋鹿,拱手施礼道:"如今时令没到,应当奉献的禽兽还没有出现,谨以此作为您随从的佳肴吧!"
等下,您这是几个意思,疆场上如此作为有用吗?
还真有用!
鲍癸当即下令停止追击,且盛赞道:"车左善于射箭,车右善于辞令,所作所为都依礼而行,都是君子啊。"
追击的鲍癸收到礼物后,不仅下令停止追击,又称他们为君子,是不是在因私废公啊?
事实上鲍癸没做错,也说没错。所谓君子在先秦时代一般是贵族,而平民则被称为小人,后世的君子、小人说法都是在这一基础上的转意。
乐伯献麋鹿是有说辞的,叫做"顾献"。所谓顾献,是指当遇到敌人追击时,射取猎物回身献给对方。按照礼仪,追击的一方收下礼物后也要以礼相待,不得再行追逐。这是一种既体现能自己实力,又能彰显贵族风范的礼仪,在尚崇尚礼制、交锋不如后世激烈的春秋时代还比较流行。
致师的过程中充满风险,就像这一次,若不是乐伯反应机敏射麋顾献,三人的致师将以失败而告终。
【特别声明】:内容节选自本人的《闲庭信步话春秋》,如非授权禁止抄袭、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